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 新闻中心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物流+制造”融合发展正当时
发表时间:2022-11-28     阅读次数:     字体:【

贵州物流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物流+制造”融合发展正当时

  “秋销期间,产品发运不能延误。”近日,在贵州磷化集团生产经营调度例会上,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三可说。作为国内磷复肥骨干企业,贵州磷化集团必须做好秋销季农资保供工作。

  当前,贵州磷化集团福泉、开阳、息烽生产基地的物流以铁路为主、汽运为辅,企业专用铁路线上货品装卸忙,货场外的车辆川流不息。“每日精矿、磷复肥等产品发运量保持在2万吨以上,发运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增无减。”贵州磷化集团物流中心经理蒋剑说。

  面对外部风险、产业升级、技术变革等系列挑战,贵州物流业、制造业协同联动、跨界融合不断加强。物流业在助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供应链协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不断显现出重要作用。

  “两业”融合发展

  位于播州区的贵州钢绳物流园内,满载盘条钢材等生产原料的机车缓缓驶入;货场工人把原料卸下后,将一批批钢绳产品装运上车。

  “8月开园至10月底,物流园接发货总量约11万吨,有力保障了企业生产与销售。”这些天,贵州钢绳集团旗下遵义市贵绳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运输部部长陈世艳一直在调度企业接货、发货情况。他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期间的物流园处于封闭运行状态,但企业的货运、装卸、仓储业务未受影响。

  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分散在采购、制造、销售等环节的物流服务能力,贵州钢绳物流园区有效服务钢绳主业发展。

  “贵州磷化集团的产品与原料在物流端的有效流通,每年为制造端节省物流费用超过4000万元。”该集团所属贵州安捷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当前,贵州磷化集团通过构建南向通道和长江通道,以北海港、湛江港及镇江港为“据点”,“多管齐下”确保货物流通稳定性,实现了磷产品运出、硫原材料运进,加强了“双通道、三港口”之间的量价博弈,以性价比最优的物流“组合拳”为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以全省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发展现状看,部分先行先试的企业已享受到了融合带来的红利。”贵州省物流行业协会秘书长、贵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高波表示,除微观层面对市场主体带来利好外,“两业”融合能加快在供应链全链条上的战略合作、相互渗透、共同发展,有助于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从而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内循环。

  共建智慧平台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期5G全连接工厂,48台AGV无人搬运小车沿着既定路线行驶,数十台空中运输车根据系统指令有序转运物料……这是贵州轮胎智慧化物流调度的一个缩影。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部长韩洪川介绍,将内部物流与生产业务耦合是关键,只有达到“人、机、料、法、环、测”要素全面互联管控,才能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生产基地、厂内设施、销售渠道等环节引入专业化物流解决方案,促进工业互联网在物流领域融合应用将是大势所趋。”高波说。

  除了在内部物流上做文章,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加快与专业化物流企业合作,采用数字化的“定制物流”。

  盘江煤电集团旗下西南运通公路物流有限公司,每天有3000余辆重型货车同时运行,企业年物流量达1100万吨。西南运通总经理刘治普告诉记者,要管理好庞杂的物流运营体系,必须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道路。

  “依托企业搭建的物流平台,我们利用智能调度实现车货高效匹配、运单的高效流转和透明管理;物联平台可以实现人、车、现场的全场景、可视化管理;数据平台能够采集业务数据、硬件数据和管理数据,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对整个物流流程进行优化。”在大数据平台加持下,今年1月至10月,西南运通公路物流有限公司完成物流运量956.54万吨,同比增长40%;实现营业收入2.62亿元,同比增长65%。

  构建辐射网络

  位于修文经济开发区的贵阳东方鑫盛钢材物流有限公司货仓,堆存着钢铁、化工、建材生产、饲料加工等企业的原料或产成品。园区外,企业的专用铁路线上,一列货运车厢停靠在货场区,工人正在搬卸车厢里的一袋袋饲料;园区宽阔的道路上,不时有满载货品的大车往来。

  “目前,我们的物流资源20%用于服务母公司首钢贵钢,80%向社会提供专业化的综合物流服务,覆盖物资品类近100种。”东方鑫盛党支部副书记韩迅介绍,企业现有铁路年到达、发运能力达200万吨,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物流园区位优势明显,未来将“立足贵阳、辐射西南、面向全国、融入国际”,建成国内具有竞争力的生产生活资料服务型现代物流企业。

  “呜……”伴随一声汽笛声,又一列货运火车到达位于大龙经济开发区的贵州东部陆港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货场。当前东部陆港已与工业园区内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园区业务量占企业总业务量的50%以上。

  “选择来大龙发展,主要看中了园区具备进出物流、铁路运输的资源与需求,且当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条件便利,有助于我们构建辐射西南的物流服务网络。”东部陆港总经理肖丽说,今年1月至10月东部陆港完成吞吐量126.92万吨,营业总收入达1.78亿元,发展势头向好。

  随着省内物流枢纽辐射能级不断增强,贵州物流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正大幅提升。“链”上保供,“网”上畅通,“两业”融合将带来更多机遇与市场,贵州开放发展的道路也将越走越宽。


 
上一篇:贵州:抢抓机遇开拓RCEP成员国市场
下一篇:“贵州制造”护航梦天实验舱

首页 | 关于我们 | 交流动态 | 新闻中心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346号(财源宾馆7楼)   邮编:550004 电话:0086-851-86892130   传真:0086-851-86892041
  • Copyright 2019- 贵州省国际文化科技交流中心  备案号:黔ICP备20000250号-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