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落幕的2023年贵阳贵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农产品展示会上,林卡辣椒、中八对虾、磊庄猕猴桃等来自贵安新区各乡各村的特色农产品争宠市场,广受欢迎。
一头连市场,一头帮农户。强化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农增收,是贵安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为高质量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今年6月召开的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要紧扣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做强城市功能,加快吸引人口导入、集聚高端人才,着力推动产城融合、城乡融合,让繁华城市与繁荣农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当前,贵安新区加快统筹顶层设计、党建引领、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城乡产业、公共服务,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人口导入,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力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促融合,开创城乡发展“新局面”
近日,贵阳农商行小河支行与贵安新区4个乡镇(街道)农业经营主体代表签署消费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将通过预购订单方式帮助当地优质农特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一头连着城市居民“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一头连着乡村农民“钱袋子”,围绕种养基地做文章,一批农产品初加工、农文旅项目正紧锣密鼓忙建设,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要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变产业优势为发展胜势。贵安新区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贵州农源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在高峰镇龙宝村建成投运贵安新区首个村企共建惠民超市;“贵阳优质学校+贵安分校”办学模式推动贵阳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区农村全覆盖;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医院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做强城市经济,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做精做细城市服务,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真正让广大农民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受益。贵安新区着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全力做好集镇“一圈两场三改”,深入推进农村“五治”。
当前,贵安新区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坚持多元化投入、市场化导向,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整合财政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引入经营主体,谋划实施一批统筹城乡重点项目,探索形成贵安统筹城乡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稳增收,绘就乡村振兴“样板间”
9月15日,在贵安新区高峰镇龙宝村千亩坝区现代农业示范田,经现场测产,新品种“泰丰优79”最高亩产达939.4公斤,创造了我省自育优质稻高产新纪录。今年龙宝村水稻长势良好,预计亩均产值2600元以上。
当前,贵安新区聚焦村集体收入、农民人均收入、亩均收入“三项收入”,积极盘活“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保护利用”,探索涉农财政资金量化为村集体股金,引导农村集体经济同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开展深度合作,大力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9月13日,贵安新区湖潮乡磊庄村,许多市民驾车来到夜郎金果猕猴桃生态果园,拎着袋子体验采摘乐趣,感受田园生活。另一旁,村民也忙着采摘、选果、装箱、发货。
随着贵州夜郎圣果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落户,磊庄村建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2019年以来,猕猴桃果园累计给磊庄村民带来400余万的收入,解决了20余人的长期就业和40余人的灵活就业。“有20余位农户经过培训实践已变为产业工人,熟练掌握了猕猴桃的生产管理技术。”磊庄村民委员会委员、妇联主席罗娟说。
想方设法保就业,千方百计促增收。当前,贵安新区正加快产业集聚,推动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企业的注册落户释放了大量岗位。恒力集团、宁德时代等辖区内企业优先使用本地劳动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2000人以上。上半年,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2%,绘就了一个个乡村振兴“样板间”。
做示范,提高城乡品质“加速度”
走进贵安新区马场镇场边村,宽敞的水泥路延伸到家门口,独具特色的墙绘、砖瓦围墙彰显民族风情,一幢幢二层小楼干净整洁,房屋外部还设有宽敞的庭院、菜园等空间,一幅诗画般美丽的共富未来图景展现在眼前。
今年以来,场边村扎实开展农村“治房”工作,以关口新寨组为试点开展宜居农房庭院提升改造工程,目前已开工建设63户。“我们将通过实施农房风貌庭院靓化提升工程来推进我村农旅产业发展,将风景变‘钱’景,在提升村民居住品质的同时,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益。”场边村党支部书记韩兴华说。
立标杆,贵安新区着力打造数字乡村、绿色乡村、文化乡村“三个示范”——规划实施建立统一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实现涉农数据深度共享;打造产品绿色、产出高效、产业融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区;培育文化创意、农事体验、康养避暑等业态,培育具有贵安文化特色的产业集群。
谋定而动,实至势成。
湖潮乡中八村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形成工厂化循环水高密度健康养殖。“我们实现了养殖尾水全回收再利用,零排放、无污染,提高了养殖效益,又保护了环境。”贵州山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镇江说。
值得一提的是,牛坡洞洞穴遗址、招果洞遗址、大松山墓群相继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贵安新区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在严格历史文化保护相关区域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基础上,贵安新区大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持续释放资源价值与要素活力。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将纵深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弥补民生、‘三农’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新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黄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