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省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加快建设“四区一高地”,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国资国企改革、民营企业发展、扩大开放等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加快建设。61个国家部委单位出台国发〔2022〕2号文件配套政策文件、签订落实协议或给予单项支持政策。制定《关于支持贵州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及首批申请授权事项清单,赋予贵州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大自主权,着力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推进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设,开展湄潭县国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形成“五定五明”改革经验并向全省推广;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省域调剂机制;推进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累计完成11宗“标准地”出让,总面积655亩。制定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方案,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模式转变;完善区域资本市场,积极搭建融资路演服务平台。开展技术榜单揭榜挂帅,发布11批26个技术榜单;探索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技术股+现金股”试点。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发布了全国首套数据交易规则体系,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获批建设;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加快建设,引进企业405家。完善“黔电送粤”价格形成机制,优化完善“煤电用”价格传导机制,全年完成市场化交易电量852亿千瓦时。
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制定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外部董事管理暂行办法、外部董事和监事会主席考核评价实施细则等,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完成,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比例达99.5%;完成习酒集团组建;实现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优化重组;能源集团、建投集团、民航集团改革重组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妥推进,2022年省国资委监管的23户企业(独资及控股)所属772户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26%。
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贵人服务”品牌。“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全面落地实施,基本建成全省统一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前列。市场主体达436.87万户、企业突破百万户,上市公司数量达39家。推动监管一网协同,打造交易项目全流程监管平台,全年全省新增交易市场主体11815家,民营企业占比超过70%。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提升。贵州始发中欧班列纳入图定班列,中老铁路货运班列成功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贵阳国际陆港开港运营,“一局四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铜仁获批建设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遵义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成功举办数博会、酒博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重大开放活动。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增长22.7%,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180%,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