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食肠旺面,中午尝串串。”在2月底于成都举办的2023“多彩贵州”文旅企业对接会上,四川省生态旅游协会会长晏必忠用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川黔两地“三小时”文旅走廊。
四川、重庆、贵州,在地理上呈三角形分布。自古以来,三地群众的饮食习惯、民风民俗近似。在省际交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这个“铁三角”打破山峦沟壑的阻隔,在文旅发展的“三角关系”也越发稳固。
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场联动,三省市将旅游“蛋糕”越做越大,文旅“西三角”发展日渐显露锋芒,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渐呈现。
文旅合作基础深厚
初春,位于鰼国文化生态旅游创新区范围内的习水县寨坝镇友谊村,不少村民已忙碌起来。他们不仅翻垦土地,种上丰富的蔬菜瓜果,还得置办一些日用品。这一切,都是为了夏季的到来。每年夏天,都会有大量重庆游客来这里避暑度假。
这种“候鸟”旅居大约从2009年开始。友谊村与重庆市江津区交界,村党支部副书记封明续告诉记者,10多年前,已有零星的重庆游客敲响当地村民的家门,询问是否能租住一段时间。
2012年,国发〔2012〕2号文件出台,贵州与重庆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习水县顺势而为,鰼国文化生态旅游创新区应运而生,寨坝、泥坝、大坡、三岔河、仙源、双龙等乡镇被规划在内。随着江习古高速公路建成,以及通村公路、旅游公路等硬件设施完善,越来越多的重庆客商在鰼国文化生态旅游创新区投资房地产,越来越多的重庆游客也来到这里享受山清水秀好气候。如今,稳定发展的园区,已开启了更为丰富的规划和建设。
鰼国文化生态旅游创新区是贵州发展避暑旅游的缩影。桐梓、道真、赤水等与川渝相邻的县市,都较早地投入这一类型的旅游发展当中,形成一种稳定的文旅发展模式。
拥有“山地公园省”之称的贵州,既有自然风光的特色,又有少数民族的多彩文化;四川拥有峨眉山、乐山大佛、三星堆等优质文旅资源;重庆的洪崖洞等著名景点引人向往,美食文化、非遗文化令人流连。三地的文旅资源形成了差异化,在地理上又紧密相连,三地游客常年将邻地作为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联动发展态势明显。
便利交通有力推动
不久前,贵阳市民张静雯乘坐动车前往成都,开启了说走就走的旅行。
她说:“就是突然想去吃顿正宗的四川火锅。以前肯定不敢这么任性,从贵阳到成都要么是‘两头黑’,要么就得在车上过一晚,现在只需4小时。”
2020年4月,连接川、渝、贵三地的国内首条跨省高铁环线开通。此后,这条由成渝高铁、成贵高铁、渝贵高铁三条线路组成,被命名为“多彩环线”的线路不断升级,全部采用复兴号动车组,又根据客流需求进行扩容,增至每天7趟。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曾经的贵州苦交通久矣。如今,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组组通硬化路,民航机场实现全省9个市州全覆盖,不仅为大众出行提供便利,更有力地推动了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建设。
近年来,贵州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把旅游业作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的重要一环,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现有5A级旅游景区9个,4A级旅游景区13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2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8个。此外,“一码游贵州”贵州智慧旅游平台的推出,以及对景区公共卫生间的改善等提质升级,更加全面满足了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
积极开拓共赢局面
“我们愿同四川文旅企业一道,整合多重文旅市场的优势资源,全面推进、促成‘西三角’更加深度的合作,全力参与两地文旅品牌建设、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产品业态升级等方面的工作,一起共赴美好而崭新的春天。”在2023“多彩贵州”文旅企业对接会上,贵州旅游协会旅行社分会会长单位代表戎笑笑说道。
这场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对接会中,50余家来自四川和贵州的旅行社代表,围绕旅游资源、产业发展交流、客源市场互动、宣传营销合作等方面共商发展之道,有20多家旅行社企业签署了客源互换协议合同,开启两地春季旅游互换客源行动。
近年来,川渝贵三地开展过多次类似活动。
2021年4月,贵州走进重庆开展旅游推介活动。
同年5月,2021·中国武陵文旅峰会在重庆武隆举行,贵州、重庆等省市实现跨区域合作,旨在把武陵山片区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生态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
此后,四川省乐山市旅游全球营销推广活动在贵阳举行,乐山市展示了独具当地特色旅游研学产品,推广“徒步穿越峨眉山”“亲子家庭游线路”等特色旅游线路产品。
频繁的交流碰撞出更多新火花。2021年9月,在铜仁举行的2021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和第十六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牵头的川渝贵“西三角”文化旅游合作联盟成立,为三地文旅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此后,三地旅游资源逐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联动、信息互通,“西三角”正为文旅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