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 新闻中心
贵州13.8万人节后上班第一天义务植树118万株
发表时间:2023-02-01     阅读次数:     字体:【

早春时节,行走贵州大地,磅礴乌蒙山,莽莽雷公山,处处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1月28日,正月初七,兔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贵州在省市县乡村同步举行2023年义务植树活动。当天,全省设义务植树点1469个,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义务植树达13.8万人,植树118万株,面积1.76万亩。2015年以来,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贵州都坚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至今已坚持九个年头。

作为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9年来,贵州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和林业生态建设。逐绿前行的贵州,呈现出绚丽多彩的生态美景。

贵阳贵安

又是一年芳草绿,东风吹来满目春。1月28日上午,贵阳贵安干部职工扛起锄头、铁锹,走上山坡,与全省同步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

在各植树点,大家相互协作,两人成队,或是三人一组,一起挥锹铲土、扶树正苗、浇水培土,合力种下一株株小叶桢楠、金桂、香樟、鹅掌楸、无患子、红梅、柿树等优质树种。当天,贵阳贵安共设置67个植树点,4500余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6万余株。

2015年以来,每年春节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贵阳贵安市县乡村四级都会组织义务植树活动,截至今年,已累计植树61.3万株,植树面积10243亩。贵阳市森林覆盖率从45.5%增长至55.3%,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三。林下种植利用林地面积达到7.02万亩,较2021年全年增长63.3%。

贵阳市长坡岭国有林场副场长张凯已经连续9年参加春节后的义务植树活动,“这些年,看着贵阳贵安的森林一片片增加,森林覆盖率不断上升,我们非常自豪,希望能通过这样全社会参与的植树活动,让更多人提高森林保护意识,更加爱护森林。”张凯说。

遵义

1月28日,正月初七,遵义市与全省同步启动2023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拉开了新一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序幕。

当日上午,在务川自治县都濡街道东昇社区观音洞植树点现场,大家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两两一组共同挖树坑、扶苗、培土、压实、浇水,一丝不苟栽好每棵树苗,附近村民也加入了植树队伍,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不一会儿,新栽的600余株银杏树树苗就挺立在微风中,为荒芜的山体增添了一片生机。

参加活动的干部职工纷纷表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绿水青山、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今天来参加义务植树既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既增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也为生态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活动当天,遵义市各级干部群众共有1.8万人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植树面积达3686.84亩。

黔东南

1月28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黔东南州县乡村四级与省同步开展2023年义务植树活动。上午9点,黔东南州党政领导干部前往凯里市香炉山中华医学文化园后坡,与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用实际行动为锦绣黔东南增绿。

现场,大家不惧寒冷、干劲十足,共同扶树正苗、挥锹铲土、提水浇灌,合力栽下一株株桂花、樱花、红枫、紫薇、马尾松、杉木等优质树种,现场一片忙碌景象。不一会儿,新种下的树苗便挺立成行,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从2015年至今,黔东南州已连续九年与省同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新的一年,黔东南州将继续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以护绿行动、扩绿行动、倡绿行动为抓手,推动黔东南绿色崛起、生态富民。

现场干部职工纷纷表示,植树是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厚植生态优势、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生动实践,未来将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厚植生态优势,共享生态价值。据了解,当天全州共设227个义务植树点,共有2.5万余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13万余株,面积2200余亩。

六盘水

“这叫山桐子,被人们誉为‘树上油库’、‘黄金树’,是真正能够体现生态、社会、经济、旅游四个价值的树种……”1月28日,六盘水市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在水城区义务植树点现场,大家热情高涨,干劲十足,挥锹挖坑、扶苗铲土、培土固根,各个环节衔接有序,不一会儿,一座座山头“披上绿装”。

据了解,当天,六盘水市共设91个义务植树点,7510人参加,植树7.98万余株,种植面积达1500余亩。

近年来,六盘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屏障为目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国家储备林、天然林保护等绿色工程,先后开展县乡村造林绿化行动、农业特色“3155工程”等大型植树造林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六盘水累计完成营造林688.2万亩、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81.46万亩、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84.45万亩、森林面积达922万亩,森林蓄积达1850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2022年11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江南煤都”华丽转身,“生态绿都”实至名归。

安顺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植树添绿正当其时。1月28日,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安顺市组织广大干部职工一起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人居环境再添新绿。

在平坝区城关林场义务植树点,大家三五成群,分工有序,有人负责扶起树苗,有人负责挥锹铲土,有人负责踩实踏紧,每个步骤都做得认真细致。一番辛勤劳作后,一株株树苗迎风挺立,吐露无限生机。

“我觉得参加今天的植树活动特别有意义,增强了植树造林绿化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平坝区人武部职工李明说。

据了解,安顺此次义务植树活动共设置89个义务植树点,共计8000余人参加植树活动,种植5万余株树苗。其中,平坝区城关林场种下1332株。

黔南

人勤春来早,植绿正当时。1月28日是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黔南州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厚植生态优势、共享生态价值”主题义务植树活动的号召,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州委,州人大常委会、州政府、州政协、都匀军分区、州法院、州检察院、武警黔南支队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州绿化委员会有关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都匀市匀东镇绕河村州级植树点参加植树活动,种植面积10亩。

据悉,黔南州本次义务植树活动同步设义务植树点198个,1.4万余名干部职工参加,种植桂花、山桐子、花椒等苗木8.5万余株,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265亩。

毕节

“一人把树扶正,其他人用铁锹培土,浇上水,一棵树就种植好了……”1月28日,正月初七,毕节市县(区、市)乡村同步举行2023年义务植树活动,当天一大早,毕节市主要负责同志来到七星关区朱昌镇伍坪村义务植树点,与干部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近年来,毕节市创新“林长+河长”机制,建立完善林长制考核管理体系,通过推动“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2022年,全市完成营造林75.63万亩,累计实施国家储备林135.56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186平方公里,完成义务植树962.08万株。”毕节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旭一边植树,一边向记者介绍。基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毕节市“林业碳票”改革进入全省优秀改革案例,并印发了全省第一个林业碳票管理办法,制定了全省第一个林业碳票碳减排量计量方法,颁发了全省第一张地方性林业碳票,建立全省第一个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生态损失补偿工作机制。

2023年,毕节市力争实施国储林项目10万亩,完成营造林100万亩。

据悉,当天毕节全市同步设市级义务植树点1个、县级义务植树点8个、乡村级义务植树点252个,共2.75万人参与植树活动,种植树苗10.87万株,面积1036.5亩。

黔西南

“你扶好树苗,我填土。”移苗、扶苗、培土、踩实、浇水……1月28日上午,在兴仁市下山镇与潘家庄镇交界处的义务植树点,兴仁市林业局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孔德森与同事们正合力栽下一棵棵杨梅树苗。

“春节后进行的植树活动,由党员干部带头,能引导带动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爱护环境,爱护绿水青山。”放下锄头,孔德森抬头向四周看去,荒山山体正慢慢点缀上一排排绿色。

“这片荒山土质偏酸性,比较适合杨梅树生长。”孔德森说,每一年的节后植树活动,兴仁市都会综合考虑各个植树点的土质、气候等情况,合理安排树苗移栽。

“这个植树点面积约有150亩,预计栽种杨梅树苗6000余株。”摘下白色手套,孔德森用力将脚下泥土踩实,看着刚移栽的树苗绿叶在风中摇动,孔德森显得十分开心。

“这些年大家对绿化越来越重视,保护生态、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孔德森介绍,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兴仁市的森林覆盖率已提升至54.03%。

据了解,本次植树活动黔西南州共有义务植树点138个,1.5万余名干部职工在全州各地栽下树苗22万余株,在盘江两岸营造起了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铜仁

“这次共种植茶树苗200棵,我们打下的是基础,栽下的是健康,种下的是希望。”1月28日,铜仁市县(区)乡村同步举行2023年义务植树活动,在碧江区六龙山乡牛场村油茶基地上,参加植树活动的乡政府工作人员杨胜军说。

据悉,铜仁市当天共设178个植树点,1.69万人参加植树,栽植苗木共计20.29万棵。

在玉屏自治县平溪街道植树现场,由街道党政班子成员牵头负责的小组正在各植树区域开展集中植树活动,大家分工协作,以实际行动为平溪绿水青山增添一抹“新绿”。

在大龙开发区植树现场,200余名干部职工斗志昂扬,有的挥锹铲土,有的扶苗填坑,每个环节衔接有序,共同为开发区再添春意,点燃新一年的工作热情。

近年来,铜仁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开展全域绿化“六绿”攻坚行动。2018年至2022年间,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96万亩,森林覆盖率66.2%,并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上一篇:贵州:厚植生态优势 铺就绿色底色
下一篇:【多彩新论】春节,藏着我们共同的精神密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交流动态 | 新闻中心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346号(财源宾馆7楼)   邮编:550004 电话:0086-851-86892130   传真:0086-851-86892041
  • Copyright 2019- 贵州省国际文化科技交流中心  备案号:黔ICP备20000250号-1 版权所有